《被殺了三次的女孩》──思考,並傳遞


作者:清水潔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01日
閱讀日期:2019年05月01日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感謝獨步文化與Readmoo讀墨電子書)

在報名本書試讀的時候,我回答了「如果你是詩織的好友,你會採取怎樣的行動幫助她?」的問題,但是一直到真正翻開《被殺了三次的女孩》這本非虛構文學作品,我才真正的瞭解到,自己當時的回答是多麼的蒼白無力,也瞭解到自己能做的事有多麼的少,而詩識所面臨的恐怖威脅,又是多麼的令人害怕與絕望。

人們在面對命案的時候,總是會下意識從加害人或被害人身上,尋找一個甚至多個可以怪罪的原因:比如被害人時常混跡於不良場所,被當成殺害目標也是活該啦、比如加害者有精神病才會殺人,所以應該要把精神病患統統都關起來、比如加害者都看暴力血腥的漫畫電影,難怪會跑去殺人……等等等等,雖說可以理解這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本能反應(因為「他們」和「我們」不同,徹底區分開了,彷彿這樣一來,「我們」的性命安全就不會受到威脅,就可以放心生活),但這往往只會帶給案件關係者二度傷害,有時候更會傷到無關無辜的人,而對於防範同類事件的發生,絲毫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幫助。

我原本以為詩織被報導成拜金女,也是類似上述這樣的情形,卻在往下讀之後才發現,原來源頭是來自於更大的惡意──儘管也是為了「保護自己」,卻並非是社會大眾那種求生存的無意識行為,而是顢頇的警方為了掩蓋失職有意而為。真的很令人憤怒,設身處地想想,如果自己是詩織的朋友,或甚至是詩織本人,受到暴力恐嚇與跟蹤騷擾這樣的遭遇,能夠做的事情其實很少很少,而擁有公權力的警方,雖然能做的可能也有限(尤其當時日本還沒有「跟蹤騷擾行為規範法」,查了一下資料,台灣直到一○六年底才提出草案),但再怎麼說也比一般人多吧,結果他們卻敷衍塞責,連好好聽人報案立案這種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到,更何談「保障人民之生命安全」了。

由於作者本身是一位記者,書中自然也不可避免提及到了媒體的生態。近年來,台灣記者的專業素養越漸低落,網路上甚至流傳著「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樣的順口溜,當然我們也應該要理解,記者同樣是一般人,他們是在執行自己的工作,他們也會有來自各方的壓力,也會有辛苦的地方(對於這些,前陣子火紅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做了不少刻劃),有時候想要有所堅持真的非常困難(作者何其幸運,能有支持他的上司和同事),透過本書,我們也能夠看一看不同國情的媒體是什麼模樣。除此之外,作者也傳達出一個重要的觀點:想追獨家無可厚非,但是有所底線也是必要之堅持。

比起新聞報導,這樣的非虛構文學更為易讀,而比起一般的虛構文學作品,它則多了一分沉重,也更加令人感到震撼。之所以沉重、之所以震撼,原因正是出自於它的「真實性」──當我們認知到這一切都是曾經發生過的事實,當我們認知到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相似的情形,我們必定會感到恐慌、懼怕,這是很正常的反應。但是在這些情緒之外,我們不妨試著思考自己到底能夠做些什麼,試著將這樣的思考傳遞出去,而不是漠不關心、覺得事不關己,甚至是以獵奇、好玩的心態旁觀。

個人喜愛度:★★★★

【延伸閱讀】
公權力、媒體,以及恐怖情人──《被殺了三次的女孩》(BY 臥斧)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書評(Readmoo讀墨)

【清水潔作品】
→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誰讓恐怖情人得逞?桶川跟蹤狂殺人案件的真相及警示(博客來讀冊Readmookobo

0 回應:

◎感謝來訪,歡迎分享你的想法!
◎勾選「通知我」可以避免遺漏後續回覆的訊息
◎別忘了留下大名、連結等資料,我才有機會多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