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姆士.霍根(James P. Hogan)
出版日期:2017年08月31日
閱讀日期:2017年08月09日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感謝獨步文化與徐小姐)
日前受獨步文化邀請,參加了《星辰的繼承者》試讀活動,不過這次的活動和一般試讀不太一樣,不但「沒有結局」,而且還不要求寫心得,而是要求「預測結局」。我必須承認,這並不是一部容易進入狀況的小說,開頭那些大部分都有看沒有懂的高科技名詞,實在把我搞得頭昏腦脹,以致於一天只能讀得下幾頁。直到「查理」──一具五萬年前死在月球上的屍體,所有構造都跟人類一模一樣,卻擁有完全相異的文明與科技──現身,故事才真正有趣起來。
隨著書中人物的研究腳步,跟「查理」有關的一切都被挖掘、解譯,形成各種各樣的推論,有的認為「查理」來自地球,是五萬年前覆滅的舊文明;有的認為「查理」來自異星,是到月球上探勘的小隊成員之一。但不管是哪一種推測,都有明顯的邏輯漏洞,都有無法解釋的疑惑存在,因此我選擇和主角杭特一樣持保留的態度,靜待更多的線索出現。
隨後發現的甘尼米人太空船,以及「查理」的筆記本的破譯,似乎讓事情全貌的輪廓逐漸浮現;「查理」站在月球上看著米涅娃的描述,更是使我靈光一閃,忍不住推測:如果站在月球上,真的可以看清米涅娃呢?就像從月球上看向地球一樣,就像杭特站在木星的衛星上看向木星一樣。於是我大膽假設米涅娃的位置,從火星與木星之間,因為某些緣故而移動到了月球/地球附近,寫下自認為符合邏輯的結局預測(如下)。
維特.杭特送回地球的報告,說明事件的可能順序:
米涅娃位於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是太陰文明的中心,也是甘尼米人的發源地。甘尼米人發展出先進的科技文明後,由於氣候日漸寒冷,越來越不適宜居住,便開始尋求解套方法,他們的研究方向大致上分成了兩派,一派試圖從基因改良入手,於是派出太空船至其他星球搜集物種;另一派則致力於繼續發展科技,異想天開的想要移動整顆星球──哪怕只能多靠近太陽一點點也好。
顯然兩派都做到了,前者派出的艦隊成功載回了一批地球生物,木星衛星上的太空船很可能是其中一艘在航程中遭遇意外而脫隊墜毀;後者則成功利用蟲洞或其他方法將米涅娃移到了月球附近,原先位置現存的小行星帶,很可能是當時搬遷所遺留下來的廢棄物。然而可惜的是,溫度升高了,卻也製造出了過多的二氧化碳,甘尼米人與米涅娃陸地的原生物種因此滅絕。被帶到米涅娃上的地球物種倒是因禍得福,得以在接近地球的氣候下演化,並在擁有一定的智慧後,繼承了甘尼米人的科技。
好景不常,太陽系共通的冰河期來臨,太陰科學家發現除了逃到別的星球去,他們並沒有其他的選擇,偏偏有限的資源又不足以送走所有人。隨著最後時刻的逼近,衝突與競爭越發激烈,「查理」就在這時候被派往月球──前往地球的中繼站,而瑟立歐斯與蘭比亞的最終大戰也在此時開打。強悍的星際武器「湮滅者」毀滅了米涅娃,爆炸的星球化作無數碎片,紛紛揚揚落在月球背面,月球上的太陰人基地也遭受波及,結果兩敗俱傷,雙方全滅。
讀完真正的故事結局後,我才發現,我的思路方向是對了──(為保留各位的閱讀樂趣,以下上色隱藏,建議讀完本作後再反白閱讀)在「移動」這一點上,但是目標錯了,移動的不是米涅娃,而是月球;移動發生的時間點也錯了,不是兩千五百萬年前,而是五萬年前。差之毫釐,繆以千里,自以為邏輯完善的推理,事實上根本漏洞百出,也確實只有作者這樣的解釋才足夠合理,能把所有的拼圖碎片都填上空位。
然而更加沒想到的是,原來不管是我天馬行空的推測,還是杭特在最後送回地球的報告,都漏掉了一項最根本,也最容易忽略的關鍵:「演化」。這真是一個讓人目瞪口呆、熱血沸騰的翻轉,而且超級有說服力,也終於點出書名的涵義。這樣的結局,我一定要跪著重看三遍啊!
個人喜愛度:★★★★
◎人類的形體完全不如你所想的那般完美,大自然並不會創造出最佳方案──只會嘗試所有方案。(節錄自試讀本)
【詹姆士.霍根作品】
→ 星辰的繼承者3:巨人之星(博客來、讀冊、Readmoo、kobo)
→ 星辰的繼承者2:甘尼米德的溫柔巨人(博客來、讀冊、Readmoo、kobo)
→ 星辰的繼承者(博客來、讀冊、Readmoo、kobo)
不過,這畢竟是1977年的小說,當時對於人類起源的考古證據還不足夠,所以會有這樣浪漫的想像吧。我倒是滿期待同系列的後續小說呢。
回覆刪除是呀,1977年的小說可以寫成這樣,更讓人覺得厲害了!我也很期待後續集數~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