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樣的故事內容,僅僅只是敘事的方式變化,就能讓人完全改觀,這就是會不會「說故事」的差別。其實不止是漫畫,這世上的一切與「故事」相關的創作品,包含小說、電影、戲劇……皆是如此。
※ 可能會爆雷,請自行斟酌要不要往下看 ※
線索全數串起,所謂的「正義」果然是有所隱情,但並非「漫畫家」的隱情,而是「漫畫編輯」的隱情──原來這部漫畫作品是以「目睹犯行的少年」的角度敘事,不是原本以為的「漫畫家」角度。
(我私以為)發表作品就像是在向世界發聲,得到正面的鼓勵回應會感動、會開心,得到批評與指教固然會傷心、會難過,可是無論怎樣,也都比得不到回應好。得不到回應的創作者是最寂寞的,也難怪獲得少年肯定的「漫畫家」會這麼投入,不但聽少年的勸收手,更義無反顧的幫少年復仇。兩人之間的羈絆實在太羅曼蒂克了,不管是漫稿作品一人分一半也好,還是「交給神明決定」的遵從自然法則也罷,又或是照片上那一幕,簡直都不能再更浪漫。
不過看到最後,小澤的死還是沒有解答,是我看漏了嗎?只知道「漫畫家」的鑰匙掉在屍體旁邊,可能真的是他殺的,但因為「漫畫家」後來死了,也無法從他口中得到確切答案。找個時間來翻翻原著小說好了,希望能夠解開我的疑惑。
【相關連結】
→ 闇之伴走者 官方網站(WOWOW)
→ 闇之伴走者:漫畫編輯的推理事件簿(博客來、讀冊)
各集觀後感:1、2、3、4、5
0 回應:
◎感謝來訪,歡迎分享你的想法!
◎勾選「通知我」可以避免遺漏後續回覆的訊息
◎別忘了留下大名、連結等資料,我才有機會多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