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表相內潛藏的殘酷殺意──《扭曲的翅膀》


作者:茹絲.紐曼(Ruth Newman)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14日
閱讀日期:2009年05月17日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感謝遠流出版社)

在世界頂尖學府之一的英國劍橋大學裡,三年內發生了三樁殘酷血腥的駭人命案,死者皆出自於其中的艾瑞爾學院,彼此之間相熟交好,是同一個小團體內的成員。精神科醫師麥修.丹尼森,受好友刑事組長史蒂芬.魏勒斯所託,協助調查此案,進行犯罪剖析,試圖挖掘真相,找出犯下這一連串命案的真正兇手。

全書採用時間、場景順序交錯跳躍的方式進行,開頭並不交代事件全貌,而是利用丹尼森醫生與案件關係人奧莉薇亞的交談,慢慢回溯三樁案件的來龍去脈,並以全知視點穿插描寫當下的案發經過和辦案過程,逐漸拼湊出連環殺人案的前因後果。但因為作者的手法尚不純熟,以致於在故事初始分段略顯混亂,不太容易進入狀況,要到全書後半才能夠漸入佳境,得以盡情享受此寫法所帶來的閱讀樂趣。

正如「有光,才顯得出黑暗的可怕,有暗,才顯得出光明的可貴」這般,作者在書中數度運用對比:青春活潑與死狀慘烈、光鮮亮麗與血肉模糊、純真好騙與深沉心機、完美正常的外表與殘酷扭曲的內心等等,極端與極端兩者間相互突顯,讓人更覺陰暗可怖、不寒而慄。然而,大量的明暗對比,再加上學生角色們頻頻自信地提及「我認識的人裡面,沒有誰做得出來那樣的事!」,卻難免太過刻意強調,顯出斧鑿痕跡,過猶不及,實在相當可惜。

以一本小說作品而言,《扭曲的翅膀》拼湊了太多常見的元素,新意不足、寫得不夠深入,書中各處都多少能發現一些缺點和破綻,結局尾聲也稍嫌畫蛇添足,無甚必要;但若以一名新人作家的處女作來看,茹絲.紐曼的表現算是可圈可點,不僅陰暗扭曲的氣氛描寫得不錯,一再反覆翻轉的真相,也呈現了足夠的意外感與驚愕度,一口氣讀完之後,很容易沉浸在故事當中不可自拔。

另外,本作的譯文也不可不提,雖然用詞比較老式,讓身邊一些同樣參加試讀活動的朋友大呼不習慣,但我個人倒是覺得相當喜歡,畢竟故事背景是放在英國劍橋大學這種帶有古老氛圍的地方,用比較偏古典的形容用詞,倒也是相輔相成,別有一番風味。唯一覺得用得不太好的,大概就只有「炒飯」這個詞了吧,雖然在故事中,這詞是出自大學生之口,說來其實蠻貼切角色身份的,可是考慮到不見得每個讀者都懂它的雙關含意,就覺得它著實不適合出現在譯文之中,只是不知正式出版書中是否有沿用了。

個人喜愛度:★★★

「死者你們認識嗎?」一名記者大喊問道。
「出了這樣的命案你們有什麼感想?」另一名記者喊道。
(──節錄自第六章P.57)

原來全世界的記者都會問一樣的蠢問題(笑倒)

【延伸閱讀】
絕對純粹的惡意,《扭曲的翅膀》(BY 栞)
茹絲紐曼《扭曲的翅膀》:細密編織的暗黑心理陷阱(BY 藍色雷斯里)
讓人深感交友要慎的《扭曲的翅膀》(BY 青蛙巫婆張東君)
扭曲的真相-Ruth Newman《扭曲的翅膀》(BY coccus)
扭曲的翅膀(BY elish)
典型,典型,典型:《扭曲的翅膀》(BY 小八)
如同電影一般──讀茹絲.紐曼的《扭曲的翅膀》(BY 鎮長)
扭曲的翅膀/茹絲˙紐曼(BY 路那)
※很喜歡路那所寫的這一個句子:「沒有比這更加殘酷的寫法了。上一秒她們鮮活亮麗,下一秒她們血肉淋漓。
斷翼之死--茹絲‧紐曼《扭曲的翅膀》(BY 補夢人)
《扭曲的翅膀》讀後感(BY 余小芳)
2007年《扭曲的翅膀》(BY 呂仁)

【茹絲.紐曼作品】
扭曲的翅膀(博客來網路書店)

推理文學研究會 - 第二屆推理小說評論獎
《扭曲的翅膀》同時也是第二屆推理文學研究會「推理小說評論獎(金鑰獎)」比賽指定書之一唷!欲參加者請勿錯過~

0 回應:

◎感謝來訪,歡迎分享你的想法!
◎勾選「通知我」可以避免遺漏後續回覆的訊息
◎別忘了留下大名、連結等資料,我才有機會多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