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的詩意──《收集孩子的人》


作者:莎賓娜.提斯勒(Sabine Thiesler)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27日
閱讀日期:2008年10月29日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感謝小異出版與江小姐)

真正令人恐懼不安的,不是靈異,不是血腥,不是死亡,也不是黑暗,而是永遠不知道至親至愛發生了什麼事,那種不上不下,想要擁抱一絲希望,卻又害怕最終將會失望的焦慮與折磨。

《收集孩子的人》是一個架構龐大,卻又極其精緻的故事。故事橫跨德國與義大利托斯卡納兩地,在十數年間發生的一連串兒童謀殺與失蹤案件,兇手總是每隔三年,隨機選擇金髮、皮膚白皙的乖巧小男孩作為對象,進行數小時的性侵與虐待後,親手扼殺他們,並在最後拔下一顆犬齒留作紀念;對兇手來說,殺害男童並非罪惡,而是掌控生命、創造死亡的神聖儀式,是讓他們解脫、幫助他們離開這個殘酷的世界。

故事採用電影分鏡般的寫作手法,自由跳躍於不同的時間與地點,以不同的角度切入,敘述孩子父母的擔憂焦急與悲傷、被綁孩童的恐懼與絕望、殺童兇手的得意與自滿,透過這些場景與情緒的描述,架構出一樁樁駭人聽聞的兒童謀殺案。這類寫法,只要一個操控不佳,就很容易全盤崩壞,使讀者因摸不清事態發展而感到混亂,作者莎賓娜卻輕而易舉地循序釐清,精準掌控不同觀點的氣氛轉換,使故事顯得更為生動流暢,乍看之下事件順序似乎雜亂無章,實際上讀者能夠輕鬆跟上作者的腳步,盡情沉浸於故事之中,甚至捨不得稍離。

與一般的犯罪小說不太相同,《收集孩子的人》的氣氛顯得詩意了許多,故事重視的並非是犯罪的過程和手法,而是專注在人的心理和情緒之上,不論是被害者方面(包含孩子及其家庭),抑或是加害者方面(兇手的童年陰影),甚或負責追查案件的警察方面,都一一作了深入且詳盡的描寫。對於孩子受到虐殺的場景,作者更大膽捨棄殘忍與血腥,改採用孩子天真的童言童語,在內心發誓要做個乖孩子,祈求親愛的神不要讓壞人回來,對照起兇手的邪惡與冷酷,雖然未曾實際描述孩子們遭遇了什麼事,卻反而更加令人不寒而慄。

故事中人物繁多,德文名其實也不太容易記憶,但令人相當驚豔的是,整本作品一氣呵成讀下來,絲毫不會感到任何滯礙,完全不需向前翻找,角色的一切就能清晰地浮現在腦海中,可見作者對於角色的建構何其活靈活現,如同真實人物般躍然紙上。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們往往犯下以貌取人的錯誤而不自知,因為對方看起來乾淨體面、彬彬有禮,就認為他必定是個正派的好人;因為對方看起來刀疤橫肉、一臉兇相,就認定壞事都是此人所為。以事物的表相來評斷其價值與善惡,是最錯誤的做法,偏偏大多數人雖然明瞭這一點,卻還是避免不了被精美的糖衣所惑,直到嚐到苦澀腐臭的內核,才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晚。

個人極主觀評分:★★★★

◎不能讓動物自己在家太久,牠們需要關懷和時間。要很多時間。不然牠們會變壞,人也一樣,獨自一人太久、太孤獨的話,人也會變壞。(第27章)
◎他討厭這樣,有義務在身,有事情非做不可。他拒斥任何規定、任何方針。他只想一覺醒來,盡情享受白天,擁有閱讀、翻土或殺雞的自由。這才是人生。不折不扣的人生。(第40章)


【延伸閱讀】
毫不留情的大快人心──讀莎賓娜.提斯勒的《收集孩子的人》(BY 鎮長)
試讀:收集孩子的人(BY 苦悶中年男)
莎賓娜提斯勒《收集孩子的人》:神聖的邪惡遊戲(BY 藍色雷斯里)
母親與殺手:《收集孩子的人》(BY 小八)
天使墜落的地方,《收集孩子的人》(BY 栞)
試讀:收集孩子的人(BY Lizzie)
低調的人最危險--收集孩子的人by莎賓娜‧提斯勒(威治@書)
收集孩子的人(BY elish)
《收集孩子的人》SM 003_莎賓娜.提斯勒(BY 心戒)
《收集孩子的人》試讀人員名單+獎項+貼紙語法(異常!OTAKU)
※ 文章底下留言區有精彩書評連結

【《收集孩子的人》搶先讀】
第一彈(異常!OTAKU)
第二彈(異常!OTAKU)
第三彈(異常!OTAKU)

【莎賓娜.提斯勒作品集】
收集孩子的人(博客來網路書店)



0 回應:

◎感謝來訪,歡迎分享你的想法!
◎勾選「通知我」可以避免遺漏後續回覆的訊息
◎別忘了留下大名、連結等資料,我才有機會多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