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寫就的殘酷悲歌──《法蘭西組曲》


作者: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01日
閱讀日期:2009年04月19日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感謝聯經出版)

戰爭是什麼?從歷史的角度看來,它伴隨著社會革命帶來新的變化,促進人類之間的交流與權力更迭,產生不同的世界格局;從統治者的角度看來,它是達成目標的手段之一;從平民的眼中看來,它代表著暴力、殘酷、毀滅、侵略、混亂、分離、飢餓、死亡,還有無窮無盡的悲傷與痛苦。我們不喜歡戰爭,卻總是以各式各樣的理由說服自己,或者愛國心熱血沸騰、或者為了保衛家園、或者想要推翻暴政、或者單純服從上級命令,更可能只是認定自己渺小無力阻止,而盲目投入,無法分辨是非對錯;最終,不論是戰勝抑或戰敗的一方,都必須要付出慘痛代價。

《法蘭西組曲》的背後,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它的作者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生活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法國,她冷眼旁觀戰爭中的愛與恨、徬惶與淚水、恐懼與厭惡,將眼前所見所得,化為筆下精細描繪的亂世人性景色,忠實寫出人們沉沒在命運洪流前的掙扎與妥協。她原本計畫將全書分為五部,以生命寫就千頁鉅作,無奈僅完成前兩部〈六月風暴〉與〈柔板〉手稿,便因猶太裔身份而被送入集中營,香消玉殞,徒留遺憾。

而這份手稿與寫作筆記,代替了依蕾娜陪伴著她的兩個女兒,渡過戰亂與逃難、艱苦生活與成長歷程,靜靜沉睡在黑暗之中;她們害怕觸景傷情,不願挖掘心底傷痕,因此從未曾仔細閱讀,直到時隔六十年後,才終於得以重見天日,成為文學史上的一則傳奇。

在〈六月風暴〉裡,故事由巴黎逃難潮揭開序幕。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不同階級、身份與想法的人物輪番上場,恐慌著即將到來的生命威脅,他們只想逃到安全之處;在逃離的路途中,他們仍試圖維持尊嚴與高傲表象,實際上早已道德淪喪,一舉一動皆赤裸展現了自以為是與自私自利的本性。乍看之下角色間毫無關聯,實則可在不同段落中隱約見到彼此身影,交錯的人物與諷刺的命運,相互織就而成一首殘酷悲歌,讓人難以忘懷。

到了〈柔板〉,法國宣佈戰敗,德軍進駐村莊城鎮。人們一方面忙著消化戰敗的消息,以及丈夫或兒子永遠不會回來的悲痛,另一方面卻又必須接受侵略者的進駐,原本視為敵人的無情德軍,卻表現得和善親切、有禮守份,觀感的劇烈轉換,令人們一時之間無所適從,不知所措;而隨著接觸越多,人們逐漸認知德軍也是有血有肉、有父有母,理智上他們明白,這些年輕人只是聽從上級命令作戰,但情感上,卻仍介懷於親人戰死沙場的仇恨,無法放下。敵對的事實如鴻溝般橫亙在他們之間,阻礙了任何可能性。作者巧妙刻劃出人們心中的矛盾情緒,韻味深遠。

因為描寫得太過真實,也因為文字太過美麗,本書實在讓人不忍輕率閱讀、匆促翻過,只願能細細品嚐那些隱藏在字裡行間的複雜情感,再三咀嚼回味,享受這難得擁有的驚喜邂逅。即便是未完成的作品,《法蘭西組曲》仍是一部精彩傑作,當之無愧。

個人喜愛度:★★★☆

【延伸閱讀】
法蘭西組曲(Suite française) by Irène Némirovsky(BY 卡蘭坦斯)
[試讀] 《法蘭西組曲》,看戰爭下的人生(BY helenna)
試讀:《法蘭西組曲》(BY 苦悶中年男)
【搶先試讀】塵封六十年的鉅作,感動全球數百萬人!(聯經出版的書話書語)
《法蘭西組曲》第一部〈六月風暴〉摘錄內文(聯經出版的書話書語)

【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作品集】
法蘭西組曲(博客來網路書店)

0 回應:

◎感謝來訪,歡迎分享你的想法!
◎勾選「通知我」可以避免遺漏後續回覆的訊息
◎別忘了留下大名、連結等資料,我才有機會多認識你!